推特網訊:《科學報告》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為了解競選期間黨派內容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方式提供了新的見解。該研究關注西班牙連續四次全國大選期間的 Twitter 活動,結果表明,關于用戶所支持政黨的正面信息比關于反對黨的負面信息傳播得更有效。
換言之,“黨內之愛”比“黨外之恨”更能得到傳播和傳播,即使在激進團體中也是如此。這挑戰了人們對社交媒體如何加劇政治兩極分化的普遍看法。
許多評論家認為,社交媒體在促進政治兩極分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它允許志同道合的人形成緊密聯系的社區,從而強化對反對派政黨的負面看法。這與民粹主義右翼政黨的崛起尤其相關。然而,先前研究的證據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表明,用戶接觸到的意見比預期的更加多樣化,而另一些研究表明,社交媒體會放大極端黨派態度。
本研究的研究人員旨在通過關注競選期間的 Twitter 行為來澄清這些相互矛盾的發現。選舉期間是政治競爭最為明顯的關鍵時刻,社交媒體平臺被政黨及其支持者大量使用。西班牙的背景是幾個新政黨的崛起和嚴重的意識形態分裂,為研究這些動態提供了一個理想的案例。
這項研究的作者、復雜性科學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員塞繆爾·馬丁-古鐵雷斯 (Samuel Martin-Gutierrez)表示:“從總體角度來看,我對兩極分化很感興趣,因為它似乎在多個國家普遍存在,而且可能對民主造成危害。”他在馬德里理工大學讀博士期間進行了這項研究。
“在這篇論文中,我和我的同事們重點關注了在線交流,因為專家和普通民眾都傾向于相信,在線政治社區是在回音室中組織的,而且在社交網絡中,負面的兩極分化信息比正面信息傳播得更遠、更廣泛,所以我們想通過系統研究來驗證情況是否確實如此。”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調查了西班牙四次全國大選期間的 Twitter 活動,這四次大選分別于 2015 年、2016 年和 2019 年兩次舉行。為了收集數據,研究人員使用了 Twitter 的公共數據流,重點關注提到主要政黨及其領導人的推文。這些推文是通過特定關鍵詞(例如政黨名稱、口號和候選人姓名)識別的。
研究人員隨后將注意力集中在轉發上,將其作為影響力和信息傳播的關鍵指標。他們認為,轉發不僅僅代表一種認可;它反映了用戶主動決定與其關注者分享信息,從而擴大其影響力。
為了分析數據,研究人員關注了三個主要變量。第一個是用戶意識形態,根據 Twitter 用戶的轉發模式,將 Twitter 用戶劃分為左右兩派意識形態。經常轉發左翼政黨內容的用戶被歸類為左翼,而轉發右翼政黨內容的用戶則被歸類為右翼。
第二個變量是轉發效率,它衡量用戶內容在平臺上傳播的效率。這是通過計算每個用戶推文的平均轉發次數計算得出的。平均轉發次數越多,用戶內容傳播的效率就越高。
最后,研究人員檢查了黨內內容和非黨外內容。這涉及區分表達對用戶自己政黨的支持的正面信息(黨內內容)和針對其他政黨的負面信息(非黨內內容)。
研究發現,Twitter 用戶轉發關于自己政黨的正面信息的可能性遠高于轉發關于反對黨的負面信息。這一趨勢在所分析的所有四次選舉中都保持一致。即使是在支持極左翼的“我們可以黨”和極右翼的“聲音黨”等激進政黨的用戶中,轉發黨內正面信息的可能性也高于轉發敵對的黨外信息。
有趣的是,研究還顯示,盡管負面的外部黨派信息在 Twitter 上很常見,但它們在廣泛傳播方面效果并不好。事實上,攻擊反對黨派的推文往往獲得較少的轉發,即使是由激進黨派的用戶發布的也是如此。這表明,雖然用戶可能會表達對其他黨派的敵意,但他們不太愿意與他人分享此類信息。
研究人員發現,轉發效率高的區域(內容傳播速度最快的區域)主要由黨內正面消息主導。他們將這些區域稱為“知識泡沫”,這些區域在意識形態上是同質的,這意味著它們主要涉及在自己的政治團體內分享消息的用戶。然而,這些泡沫更有可能放大黨內支持的信息,而不是黨外敵對的信息。
“發現轉發量高和轉發量低的用戶所發消息之間存在如此明顯的差異令人吃驚,”馬丁-古鐵雷斯告訴 PsyPost。“通常在這種現實世界的社會研究中,統計數據并不那么明確。然而,我們的結果表明,雖然平均轉發量低的用戶以類似的速度發布黨內正面消息和黨外負面消息,但平均轉發量高的用戶幾乎只發布黨內正面消息。”
另一項重要發現是,極右翼 Vox 等新政黨的崛起促成了意識形態更加同質的在線社區的誕生。隨著這些政黨的崛起,Twitter 用戶更有可能聚集成群,主要與志同道合的人互動。然而,即使在這些更激進的群體中,黨內正面信息比黨外負面信息傳播得更成功。
“最相關的結果是,仇恨信息傳播得更遠這一觀點似乎是錯誤的。相反,我們發現平均轉發次數較高的用戶發布的大多是積極信息,以加強他們的黨派傾向,”馬丁-古鐵雷斯說。
“但除此之外,我們意識到回音室的概念并不能完全體現在線政治社區的結構。回音室中的用戶不僅與外界信息隔絕,而且還會積極詆毀和排斥外部來源。考慮到我們的結果,我們需要考慮認知泡沫的概念,即人們只會接觸到符合他們現有信念的信息,而不一定攻擊團體外的成員。簡而言之,我們發現在政治環境中,認知泡沫在網上傳播信息非常有效,但回音室則不然。”
雖然這項研究提供了關于黨派內容如何在社交媒體上傳播的寶貴見解,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這項研究僅關注推特,而推特只是眾多社交媒體平臺之一。在推特上觀察到的動態可能與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等其他平臺上觀察到的動態不同,因為這些平臺上的用戶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參與政治內容。
另一個限制是將轉發作為影響力的衡量標準。雖然轉發是信息在 Twitter 上傳播的重要方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參與形式。用戶還可以通過直接消息私下點贊、評論或分享推文,而這些參與形式并未被納入研究范圍。
“我們無法在消息受歡迎程度和消息內容之間建立明確的因果關系:是受歡迎的用戶發布更多正面消息,還是正面消息讓用戶受歡迎(負面消息則相反)?”馬丁-古鐵雷斯說道。
該研究還通過將政黨分為左翼和右翼陣營來簡化意識形態格局。這種方法可能忽略了用戶如何參與特定政治意識形態的重要細微差別,尤其是在像西班牙這樣的多黨制中。
“盡管這種簡化被廣泛使用,但多黨民主通常是多維的,因此需要額外的軸來充分描述這種意識形態空間,并區分具有相似意識形態的政黨,”馬丁-古鐵雷斯指出。“我們在另一篇論文中討論了這個問題。”
展望未來,未來的研究還可以探索本研究的結果如何適用于其他具有不同政治制度和社交媒體使用模式的國家。雖然西班牙的情況為研究政治兩極分化提供了一個有用的案例,但尚不清楚這些模式是否適用于其他背景,例如美國或英國。
“我對這一研究方向的長期目標是超越對兩極分化的診斷,利用數據和定量方法了解其結構性原因,”馬丁-古鐵雷斯說。“我感興趣的是了解一個最初非兩極化的社會如何轉變為兩極化的社會。”